首页 > 学习资料 > 中小学辅导

五年级上册《推敲》语文课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5-11-28 10:03:06
苏教版五年级上册《推敲》语文课程教学设计4篇

苏教版五年级上册《推敲》语文课程教学设计4篇

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,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《推敲》语文课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《推敲》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篇1

知识目标:

1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.了解故事内容,理解“推敲”的含义,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。

过程与方法:

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,透过人物的言行去感悟人物形象。

情感目标:

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。

重点难点:

1.理解“推敲”的含义,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。

2.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。

教学过程

(课前谈话)

一、激情导入

师:同学们,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我们的祖先又为我们创造了这有趣的汉字,使得我们中国的文化得以代代传承。真是“一字一方块儿,一句一道川,中华五千年,文化代代传。”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,每个字、每个词都有一个故事,那么“推敲”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?关于这个词的来历,还有一段典故呢。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个故事。(板书课题)

二、复习巩固

1.“推敲”一词什么意思?(指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。)

2.故事的主人公是谁?(贾岛)谁能用一句话先简单介绍一下贾岛?(课文第一段)

3.文中哪些段落讲了“推敲”的来历?(2——7节)

三、感悟贾岛

师:让我们赶紧走进故事当中去认识贾岛吧!

1.投影第一幅图:贾岛月夜敲门。生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,配乐朗读,感受景色之幽静、迷人。

(投影:这时,夜深人静,月光皎洁,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。)

2.自由阅读第二节。

思考:贾岛与李凝的友谊如何?说出理由。(由“拜访”、“山路”、“好久”、“摸”等词中体会二人友谊非同一般。)

3.贾岛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(才华横溢)

师:月夜访友,虽未相遇,但这迷人的景色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,文思泉涌,于是一首好诗诞生了(板书:题诗)——(投影:《题李凝幽居》,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。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)

四、走近贾岛

1.学习第三节“斟酌”的部分。

投影第二幅图:贾岛骑驴进城。

a.贾岛骑驴进城,途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?他想到了什么?又是怎样做的?

b.带着问题自读第三节。

c.生交流:贾岛反复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儿。(板书:斟酌)

d.比较句子:你喜欢哪个句子?为什么?

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。

贾岛骑着毛驴,一边吟哦,一边做着敲门、推门的动作,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。

e.请生表演,让学生感受贾岛的如醉如痴,忘我投入。

f.谈谈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贾岛?(专心致志、全神贯注)

2.学习4——6节,“撞驾”部分。

a.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贾岛的痴迷呢?生读第四节。(板书:撞驾)

b.生谈感悟。(比较行人与贾岛的行为)

c.分角色朗读韩愈与贾岛的对话,注意人物的语气。(韩愈责问,贾岛诚恳。)

3.学习第7节,“解疑”部分。

师:韩愈作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对诗句当然很感兴趣,他还会继续责怪贾岛吗?自读第七节,同桌互演二人的谈话交流。

a.生读,自由表演二人对话。

b.指名读,评,再读。

c.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看法,用“推”好,还是用“敲”好。(提示:结合整篇课文,前后联系起来思考。)

d.出示韩愈的话,归纳理由。(板书:解疑)

(投影:“还是用‘敲’字更好些。月夜访友,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,也不能莽撞推门,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。再说,用‘敲’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,读起来也响亮些。”)

e.由韩愈的解释总结出“推敲”用词的方法。

(投影:1.能否为表情达意服务;2.联系语境判断用词是否准确;3.用朗读来判断用词是否准确。)

f.出示《题李凝幽居》,配乐朗诵。

五、走进贾岛

师: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?

(投影:生平简介。贾岛(779——843)字阆(浪)仙,范阳(今河北涿州)人,中晚唐时期著名诗人。曾因家境贫困,出家做过和尚,法名无本。后因韩愈很赏识他的诗才,所以还俗。他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,字字斟酌,句句推敲,其诗以苦吟著名,被称为“苦吟诗人”。)

师:谈到贾岛的“苦吟”,我们就不得不读读他的一首五言绝句。

(投影:“两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。知音如不赏,归卧故山秋。”)

生谈你又对贾岛有了怎样进一步的认识?(板书:精益求精、锲而不舍)

六、拓展练习

师:同学们,古人写诗、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,请看——

投影:红杏枝头春意(闹)

风乍起,吹(皱)一池春水。

春风又(绿)江南岸

练习:春风吹绿了树荫,吹()了小草,吹()了河水,吹()了杏树的花苞。

七、总结

感谢“推敲”——是“推敲”再现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;是“推敲”让我们走进了“苦吟诗人”贾岛;是“推敲”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。“推敲”的故事千古传诵,古往今来,人们念念不忘;茶余饭后,人们津津乐道,这其中不仅是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,更在学习着诗人精益求精、锲而不舍的精神。

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《推敲》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篇2

教材简析:

《推敲》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课。课文的标题“推敲”揭示了故事的中心,内容讲述了关于“推敲”一词由来的故事,故事情节动人,人物形象鲜明生动,充分体现了贾岛极为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。

设计理念:

本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力争体现“以情境为动力,以对话为灵魂,以感悟为核心”的教学理念,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,让学生自主品味字词、学习推敲,实现教师、文本、学生三者的有效对话,让彼此的情感在交流中碰撞,产生共鸣,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。

教学目标:

1、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
2、理解“推敲”的含义,学习贾岛做学问的 ……此处隐藏2009个字……

五、拓展提高

古今中外,许多诗人、作家都像贾岛那样,做学问态度认真,文学作品追求完美。你还知道有关推敲的故事吗?——春风又绿江南岸

六、作业:

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,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。

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《推敲》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篇4

教学目标:

1、 在阅读环境中理解词的意思。

2、 讲完故事,自己概括。

3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新课

1、板书:推,指名做一做“推”的动作。

2、板书:敲,指名做一做“敲”的动作。

3、师:这两个字都表示一个动作,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后表示什么意思呢?

4、揭示课题:今天我们学习32课《推敲》这篇课文。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
1、媒体出示预习要求:

(1)自由读课文,用合适的方法理解“吟哦、斟酌、饶有兴致”等词语的意思。

(2)从文中找出能解释课题意思的句子,用“ ”画下来。

(3)思考: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?

2、检查预习情况。

(1)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齐读:

拜访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即兴

推敲 吟哦 斟酌 饶有兴致 思索

(2)指名说一说“吟哦、斟酌、饶有兴致”等词语的意思。

(3)交流所划句子。

媒体出示:后来,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“推敲”。

指名读、齐读后板书:斟酌文字

(4)指名选用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?

随机板书:贾岛 韩愈

(5)媒体出示:

贾岛,字阆仙。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,门第寒微,曾栖身佛门为僧,取法名无本。后来韩愈读了他的诗,劝他还了俗。他淡于名利,酷爱吟诗,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,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。

韩愈,字退之。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。文学上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,是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散文继承先秦、两汉古文的传统,并有创新和发展。主要作品有《师说》、《进学解》等。

三、研读课文

(一)学习第二节

1、过渡:原来“推敲”一词还有这么一段来历呢!轻声读第二节,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,你能看到什么,听到什么吗?

2、媒体出示:这时,夜深人静,月光皎洁,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。指名读,女生齐读。

3、小结:贾岛月夜访好友,可是没有见着。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,他即兴写了一首诗《题李凝幽居》,并把它留了下来。板书:即兴写诗

4、出示《题李凝幽居》并范读。

题李凝幽居

贾岛

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

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。

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

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

(二)学习课文3—7节。

1、过渡:贾岛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仍然在思索着昨夜诗中的用字,觉得“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。”中的“推”字用得不够妥帖,或许改用“敲”字更恰当。

(媒体出示:点击后诗中其余三句变灰,“推”字变红后出示“敲”字。)

2、媒体出示:默读课文第三-七小节,思考: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贾岛思考诗中用字是很认真、很投入的?

交流,媒体逐句出示:

(1)他骑着毛驴,一边吟哦,一边做着敲门、推门的动作,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。

(从这句话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,他不但在想,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。“不知不觉”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,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。)

(2)大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那个样子,都感到可笑。

(说明贾岛只顾思考,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。)

(3)这时,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。行人、车辆纷纷避让,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,竟然闯进了仪仗队。

(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,贾岛毫无察觉,仍然在毛驴上比比划划,并闯进韩愈的仪仗队。这足以说明贾岛思考得多么入神啊!)

3、师小结过渡:是啊,像贾岛这种对文字锲而不舍地斟酌研究就叫——推敲。贾岛推敲得很投入,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。竟然连——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。

4、师述: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,他饶有兴致地听完贾岛的讲述,也思索起来。

(1)媒体出示:过了一会儿,他说:“还是用‘敲’更好些。月夜访友,即便人家没有闩门,也不能莽撞推门;再则,用‘敲’字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,读起来也更响亮些。”

(2)指名读韩愈说的话,说说“敲”字比“推”字用得好的理由。

(3)出示“这时,夜深人静,月光皎洁,他的敲门声惊动了树上沉睡着的小鸟。”贾岛是怎么知道“鸟宿池边树”的?(引导学生体会“敲”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)

(4)同桌合作朗读对话。

5、师述:贾岛听了韩愈的话,心中的疑问解决了。(板书:解疑定稿)后来,这首诗中的“推”就改成了“敲”。(媒体出示诗文后齐读)

题李凝幽居

贾岛

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

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

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

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

四、总结复习

1、小结: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,他字字斟酌,句句推敲,正因为这样,人们称他为“苦吟诗人”。后来,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——(推敲)

2、同学们,古人写诗、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还有很多。

(1)媒体出示:

忆江南 唐 白居易

江南好,

风景旧曾谙。

日出江花红胜火,

春来江水绿如蓝。

能不忆江南。

(2)点击“绿”字呈现绿色,同时旁边出现“到、过、入、满”这几个字。

王安石在用“绿”这个字之前,曾用过“到、过、入、满”这些字,经他再三推敲,决定用“绿”,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?

(春天是绿色的。“绿”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,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、生机勃勃的景象。“绿”字把春风写活了,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。)

3、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两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,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。

五、拓展作业

1、拓展练习。

推敲文字,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:

春风吹绿了树梢,吹( )了小草,吹皱了河水,吹鼓了杏树的花苞。

2、作业:

(1)背诵《题李凝幽居》一诗。

(2)演一演《推敲》的故事。

[板书设计]

*32、推敲

贾岛(即兴写诗) 斟酌文字 韩愈(解疑定稿)

《苏教版五年级上册《推敲》语文课程教学设计4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