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语言的魅力》教学设计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,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《语言的魅力》教学设计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《语言的魅力》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:
《语言的魅力》讲的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街头,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,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,上面写道"我什么也看不见!"但是过往的行人无动于衷,盲老人什么也没有得到。法国著名诗人让·比浩勒在牌子上写了"春天到了,可是……"几个字,结果,盲老人得到的钱多极了。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,感受语言的魅力。
教学目的:
认识并正确,规范地书写生字,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。
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·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,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,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。
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。
教学重点:
理解第六自然段的内容,感受"春天到了,可是……"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,感悟其打动人心的原因。
教学难点:体会语言的魅力
教学构想:
教学伊始,教师利用"魅力"一词,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,抓住课文中的"不变"因素,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"春天到了,可是……"这句话会有这么大的作用,并在老师独具感情魅力的语言影响下,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,自主阅读,积极思考,拓展想像,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,在表达,思维的过程中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,感受语言的魅力。
教具准备:
教师:图片(春天美景),小黑板
学生:认真预习
教学过程:
一,谈话导课
1,同学们,上学期我们学过"魅力"这个词语,谁能上黑板写一写
(教师可以让曾经出过错的学生板演,从书写是否正确,规范上给以评价)
2,谁能说一说"魅力"是什么意思 (很吸引人)
这现实生活中,你觉得什么事情很有吸引力
(启发学生结合生活,谈谈自己的认识。教师要注意相机地给以总结:这是书的美丽,大自然的魅力,网络的美丽,电视的魅力……)
今天这节课,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语言的魅力。
板书:语言的魅力(学生齐读课题)
难道一句话也会有它迷人的魅力吗 让我们赶快打开书,去寻找一下答案。
二,初读课文,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1,自由朗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。
2,检查生字
出示小黑板:
衣衫褴褛 头发斑白 无动于衷
良辰美景 绅士 嬉戏
(1)学生自读,同位读,开火车读
(2)通过预习,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,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
处理意见:一要注意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,如:衣衫褴褛,在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后,可再结合插图加深理解;二是将字典适当的引进课堂,区分"良辰美景"中的"辰"与"晨"在意义上的不同;三是注意评价,如:绅士,提议男生都做一个有礼貌的人。
3,指名读课文,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
4,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(2,3名学生)
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:
我什么也看不见 无动于衷 什么也没有得到
春天到了,可是…… 得到的钱多极了
三,再读课文,感受语言的魅力
过渡:同学们,随着木牌上的字的变化,人们由无动于衷到纷纷解囊相助,老人乞讨的钱也由无到有,而且还多极了,一天之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,可是,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
1,默读课文,找一找什么情况没有变
(还是那个盲老人,身旁还立着一个木牌子;还是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。)
2,既然还是在这条繁华的巴黎街上,还是那衣衫褴褛,头发斑白,双目失明的老人,还是旁边立着一个木牌子在乞讨,可是为什么人们的变化这么大呢?
过渡:这一切一切的变化,只是因为木牌上的字变成了——
学生齐读
老师范读(注意把握"可是"的语气。)
指学生有感情的读
3,品读这句话,说说你的感受。
让学生结合板书,发挥想像,充分发言。(如果学生说起来有一定的困难,可让他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再来体会)
4,(出示图片)是的,看到这句话,我们想到了春天的万紫千红,它是那么的生机勃勃,蓝天白云,绿树红花,莺飞燕舞,鸟语花香是那么的令人陶醉。
(合上图片)可是,这良辰美景,(引读)——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,只是一片漆黑。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!
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,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,就会(引读)——对他产生同情之心
板书:产生同情
5,一句充满魅力的语言,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,让我们饱含感情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
自由读
指名读
齐读
三,拓展延伸
过渡:一句有魅力的话有着神奇的魔力,同学们,你们想不想也试着发挥语言的魅力,写几句话
(出示图片):
1,不要踩草坪!
2,浪费水罚款!
请你用有魅力的语言说说,注意语言要少而精。
四,课下延伸:
同学们,在我们新建的校舍里,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黑黑的脚印,请你设计一个警示语,好吗
如果你认为在新校舍的哪些地方还需要警示语,也请你动动笔,运用恰当的语言,让每一个学生都来爱护我们美丽的校园。
板书设计:
我什么也看不见 无动于衷 什么也没有得到
语言的魅力
春天到了,可是…… 产生同情 得到的钱多极了
《语言的魅力》教学设计2一、教材分析:
《语言的魅力》讲的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街头,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,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,上面写道“我什么也看不见!”但是过往的行人无动于衷,盲老人什么也没有得到。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在牌子上写了“春天到了,可是……”几个字,结果,盲老人得到的钱多极了。从中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,感受语言的魅力。
二 、 教学目标:
1、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诗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,感受语言的魅力。
2、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,感受语言的魅力。
3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第6自然段。
4、理解第6自然段,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……此处隐藏31375个字……语言打动人心。
教学难点:
学习在生活中用有魅力的语言打动人心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引入:
1.齐读课题,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?
2.还记得这有魅力的语言是什么吗?让比浩勒添上的是什么字?板书,齐读有魅力的句子。
3.这语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?添字前后有哪些变化?
默读课文,批画,哪些方面有了变化,有语气对比读:
4.汇报:
行人的表现:无动于衷慷慨解囊
盲人的收入:什么也没得到钱多极了
盲人的神情:悲伤叹息笑
理解:无动于衷
读出老人惊喜的语气
5.师问生对比读:添字前后行人、盲人各有什么表现?
6.小结:添上这几个字就使路人由无动于衷到解囊相助,使盲老人收入增加,转悲为喜,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几个字所起的作用,这就是语言的魅力。
7.我们读懂了课文,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,还要再学吗?
为什么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?
二、魅力所在——学习第六自然段
1.自己小声读课文体会魅力所在
2.汇报:令人产生联想——对比——产生同情
3.联想:
(1)读书上的句子:指读,评读。
(2)欣赏:播放课件
(3)扩展:春天到了,你还会看见什么?说一说。
(4)概括:将你所看见的春天的美丽景象用一个词语概括:良辰美景
(5)有感情齐读。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,气候宜人,风光秀丽,景象万千,令人陶醉。
4.对比:
(1)师:这良辰美景对于盲老人来说——一片漆黑想到这你的心情怎样?
(2)有语气朗读:春天的美好与盲人的悲惨命运相对比。
同桌分角色读,男女生读。
(3)读有魅力的句子:哪个词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现实联系在一起,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?唤起人们的同情之心,怜悯之情,打动人心,具有震撼力,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。
5.师问生读第六自然段:
有魅力的语言是——
这是怎样的语言,产生巨大的作用在于什么?
春天到了,使我们联想到——
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产生同情之心——
6.练习背诵。
三、能力拓展:
1.看图出示句子比较:哪句语言有魅力?并说明理由。
2.写警示语:
(1)看懂图意
(2)选择写作
(3)展示评价
可以用上“可是”一词。
四、激发学生富有爱心的情感
同学们为什么能写出有魅力的语言呢?
诗人是仅仅用语言帮助盲人吗?
指第四自然段——动作、神态悄悄地帮助并巧妙地保护了老人的自尊心。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。倾其所有,实际上是用自己的爱心在帮助盲人。
体会这是一个()的诗人。
五、总结:诗人让比浩勒运用自己富有诗意的语言,帮助盲老人,在我们这个世界上,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,他们默默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。
播放课件:抗洪救灾、义务献血、抗击非典
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,爱无时不在,无处不有,让我们为他人、为社会献出一份爱心,让爱洒满人间。
六、作业:
修改自己的警示语,使之更有魅力。
教学目标:
(一)知识目的:
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第6自然段。
(二)能力目的:
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。
(三)情感培养:
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·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,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,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。
教学重点:体会诗人添上的那几个字“春天到了,可是”产生的巨大作用,感受语言的魅力。
教学过程:
一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
1、同学们,今天我们继续学习《语言的魅力》,根据你们自己读书的理解,谁能说说文章中哪一句话是最有魅力的语言呢?
2、(同学回答,师板书)这句话是写在哪里的一句话?(木牌。师画出木牌)
春天到了,可是,我什么也看不见!
3、你说“春天到了,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”这句话最有魅力,你有什么根据吗?谁能说说自己的理由?
(同学发言)
二、深入学习课文内容
1、引导学生找到说这句话有魅力的证据:
(1)木牌上没有添上“春天来了,可是”几个字之前:人们“无动于衷”、“姗姗而去”。
(a、指导朗读,要读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淡漠语气。深入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,还可以找同学表演一下“姗姗而去”。)
(b、从盲老人的叹息直接可以知道当时的情况:“我,我什么也没有得到”——体会老人凄凉的心境,要读出来。)
(c、请同学表演:假如你是路人,你看到这块牌子上的字你怎样做?你心里怎样想的?)
(2)诗人为盲老人的木牌添上“春天来了,可是”几个字以后,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?
(a、继续请同学表演:假如你此刻走过,看到这行字,你会怎样想、怎样做?)
(b、从盲老人的微笑、语言来体会。“给我钱的人多极了!”——与前边的没人给钱的情景做比较,找两个同学对比朗读这两段。)
(3)学生自愿选择朗读:一部分读1—3自然段,另一部分读4—5自然段。
(在对比中深刻体会前后的变化)
2、这句话为什么能产生这样大的魅力呢?它究竟为什么能打动人心?
(1)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6自然段。
a、富有诗意的语言,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作用,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。
b、怎样浓厚的感情色彩呢?“春天是美好的……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?”
c、同学们,我们一起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再欣赏欣赏这美丽的春天吧!
(播放课件:春天万紫千红的美景画面,最后屏幕突然变黑)师适时旁白:是的,春天是美好的。那蓝天白云,那绿树红花,那莺歌燕语,那流水人家,怎么不叫人陶醉呢?但这良辰美景,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,只是一片漆黑!这是多么另人心酸呀!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,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,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?
(2)充分朗读。
(自由练读——个别展示读——集体合作,朗读或背诵)
3、回到全文,把文章再朗读一遍。
三、练习写有魅力的语言。
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,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,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!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,写几句有魅力的话?
1、(课件播放课后练习的三副画面)请同学们仔细观察、认真思考,为画面写一句最有魅力的语言。(可以小组讨论,集思广益)
2、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。
文档为doc格式